
近期隨著國內一二線城市的住房銷售急劇下降,一些城市的房價開始下跌,地方政府救樓市的動作更是頻繁,從而使得各種要求中央政府救樓市的呼聲四起。有房地產開發商甚至說,政府不救樓市就是失職。因為,在房地產開發商及住房投資者看來,房地產業不僅是前十年國內經濟增長之動力及地方政府財政支柱,也由于房地產涉及的產業鏈過長及廣泛。如果房地產崩盤,不僅會嚴重打擊中國的經濟增長,影響到政府官員財富的占有,而且容易引起整個社會的不穩定。所以,中央政府是不會放棄房地產市場并讓它崩盤的,而是會對當前房地產市場的危機出手相救。如果中央政府如2008年那樣再出臺房地產的托市刺激政策,那么國內房地產市場又會走出2009年那樣的增長瘋狂。
不過,房地產開發商及住房投資者希望出現2008年那樣中央政府救樓市的奇跡,看來是一廂情愿。因為,當前的情況與2008年中央政府大舉救房地產市場的天時地利迥然不同了。2008年9月之后,中央政府的房地產政策突然發生根本性逆轉,既與美國金融危機爆發有關,也與當時政府的領導人不熟悉現代經濟并為他人所左右有關。而且,當時的房地產救市政策出臺后,盡管造就了房地產的短期繁榮,但給中國經濟長期發展留下嚴重的后遺癥。這點是一點都不可低估的嚴重問題。直到現在,學術界對此耿耿于懷。
所以,對于這些期望中央政府重新出臺2008年那樣救市政策的房地產開發商與投資者,只要對中央政府官員最近的言論有一些關注,就會知道,中央在傳統政策工具上不會有多少救房地產市之動作。最近,李克強總理說過了、財政部長樓繼傳說過了,周小川行長也說了,對于當前國內經濟的下行,對于房地產銷售急劇下降,對于房地產企業資金鏈數列的風險,中央政府不會采取大規模刺激政策。比如,面對市場對人行下調存款準備金的種種揣測增加,周小川行長就直接否定了這種市場流傳的預期。也就是說,面對當前房地產市場風雨交加的形勢,中央政府并沒有任何放松政策或救樓市之意。從而使得地方政府救樓市的種種折騰也不敢明目當膽了。
更為重要的是,在十八大三中全會的決定中,對市場與政府的關系做了原則性規定。強調了市場對資源配置起決定性的作用,整個經濟的運作就得由市場價格機制起作用及調節。而且政府的職責不是直接干預市場、參與市場,而是保護產權、制定市場規則及保護弱勢者利益等。如果住房市場出現價格變化、周期性調整,政府就要出現政策來救市、來干預房地產市場的正常運行、來影響房地產市場資源配置,那么十八大三中全會的決定就可能成為一紙空文。中央政府的政策權威同樣也會受到嚴重的挑戰。在這樣的大是大非,這一屆政府的應該是十分明確的。
當然,對于房地產對中國經濟增長的重要性,這一屆政府也是十分清楚。這就是為何新一屆政府上任之后一年多的時間同樣默許既有的房地產政策而沒有對些政策進行重大的調整。但是新一屆政府同樣知道當然國內房地產市場面臨的大問題。李克強總理在今年“兩會”后的記者招待會就談到當前中國房地產問題的嚴重性。因此,中央政府早就預期到國內房地產市場會出現重大調整,并希望增加保障性住房建設及加大棚戶區改造替代國內房地產市場這次可能面臨的重大調整。
還有,當前中央政府之所以不出臺房地產的救市政策,重要的原因還有,就是目前國內房地產市場銷售急劇下降及價格開始下跌,并非是政府的政策所導致,而是房地產市場發展的客觀必然。因為,中國住房市場瘋狂發展與繁榮已經有十幾年來,這不僅導致了房價快速飚升、房地產泡沫吹得巨大、中國經濟的房地產化,而且這種價格嚴重扭曲的市場引發了一系列的經濟問題及社會問題。如果這個市場不調整,國內房地產市場發展是不可持續的。特別是,當前國內房地產市場調整還僅是金融市場條件的變化所導致。如果上面所指多重的因素都爆發,那么國內房地產市場調整更是中央政府不可左右的。
從已經有報道可以看到,最近國內不少城市房地產開發商,盡管紛紛打出降低促銷牌,但這些動作根本無法刺激當地樓市銷售增長,不少城市的住房銷售同樣急劇下降。這些報道表示,在上海、杭州及重慶三大城市,當前住房銷售之所以急劇下降,主要原因是銀行正在全面收緊個人住房按揭貸款,除了取消利率優惠,還把審批期拖長達半年以上。這就必然削弱住房買家的購買力,影響房地產開發商資金回籠,加劇房地產企業資金鏈數斷裂。更為重要的是使得國內房地產市場預期出現全面逆轉。在這種情況下,中央政府要救房地產市場也是不可能了。可以說,要讓國內住房市場走上健康之路,只有經過這種調整。對此中央政府應該是十分清楚的。
可見,無論是當前的背景條件,還是各主客觀條件,中央政府救樓市的概率不會太高。國內房地產市場周期性調整是一個大概率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