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名鼎鼎的張首席早期多以雷厲風行的形象示人。其“掄大錘砸冰箱”、“激活休克魚”等故事無不讓人有一種意氣風發、酣暢淋漓之感。
在我的印象里,他的職業生涯雖不能說是一帆風順,但和“命懸一線”似乎也扯不上什么關系,“歷險”又從何說起?及至最近讀了胡泳、郝亞洲主編的《張瑞敏思考實錄》,我才發現,很多人(或者是我自己)對張首席的誤讀甚深;原來,在一個個光鮮的故事背后,張首席經歷了很多危險時刻,只不過他本人和海爾都不事聲張罷了。
據張首席2004年接受《亞洲周刊》采訪所言,他第一次遇險,就是由那個廣為人知的“砸冰箱”事件引起的。
當時,正值張首席任職海爾不久。有一次,一個用戶來信投訴,說買的冰箱有很多毛病。張首席就讓把倉庫里400多臺冰箱開箱檢查,結果發現76臺有各種不同的毛病。張首席讓大家討論這些冰箱怎么處理。大家提出了兩個辦法,一是便宜點處理給職工,二是送給跑項目時接觸到的領導。但張首席說不行,因為如果給了這76臺冰箱出路,那么以后就會有760臺、7600臺。所以這些冰箱一定要砸毀。怎么砸?誰干壞的,誰就親手砸。據張首席回憶,雖然大家平時看著無所謂,但真要拿錘子砸毀自己親手生產的產品,內心還是很受沖擊的——很多人為此流下了眼淚。
就是這次“砸冰箱”事件,在社會上引起了很大轟動,給海爾做了一個重視產品質量的大廣告。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這個事件也給張首席帶來了意想不到的麻煩。冰箱砸完后,檢察院馬上找到了他:“你有什么權力把這些東西砸了?”按照當時400元就可以“抓進去”的標準,砸了76臺冰箱,你看得有多大罪名?據張首席回憶,這件事糾纏了很長時間,但最后是怎么了結的,張首席沒說。
之后的歷險,則和張首席倡導的名牌戰略有關。因為張首席重視創名牌不重視上產量,被市領導在全市大會上點名批評。事后,海爾的上級機構連夜開黨委會,要撤掉張首席。幸運的是,在討論讓誰接替時,實在找不出合適的人選,此事才不了了之。否則,是否有今天的海爾,就不得而知了。
張首席講述的歷險故事,除了上述兩件,還有一件是工業園已開工,銀行貸款卻不給了,后來靠上市才解了圍。其實,在張首席的講述中,這些都是寥寥數語,根本談不上什么故事,以至于完全被淹沒在海爾的各種成功故事中而少為人知。
春夜捧讀張首席的思考實錄,偶然得知張首席早年的歷險,自是不勝感慨:原來如此!世上哪有不遭難的英雄?只是有些境遇不愿輕易示人罷了。不過,和張首席后來的“弄險”(鍥而不舍的推行人單合一、零庫存等)相比,早年的三次歷險完全算不上什么,張首席的“弄險”才是真正的“歷險”,為了追求永生,不惜自我革命,頗有點以死賭生的味道。
不過,可喜的是,歷險十數載,張首席思有所得、做有所成,和很多企業家及企業相比,倒也應了“生于憂患,死于安樂”那句老話吧!
大名鼎鼎的張首席早期多以雷厲風行的形象示人。其“掄大錘砸冰箱”、“激活休克魚”等故事無不讓人有一種意氣風發、酣暢淋漓之感。
在我的印象里,他的職業生涯雖不能說是一帆風順,但和“命懸一線”似乎也扯不上什么關系,“歷險”又從何說起?及至最近讀了胡泳、郝亞洲主編的《張瑞敏思考實錄》,我才發現,很多人(或者是我自己)對張首席的誤讀甚深;原來,在一個個光鮮的故事背后,張首席經歷了很多危險時刻,只不過他本人和海爾都不事聲張罷了。
據張首席2004年接受《亞洲周刊》采訪所言,他第一次遇險,就是由那個廣為人知的“砸冰箱”事件引起的。
當時,正值張首席任職海爾不久。有一次,一個用戶來信投訴,說買的冰箱有很多毛病。張首席就讓把倉庫里400多臺冰箱開箱檢查,結果發現76臺有各種不同的毛病。張首席讓大家討論這些冰箱怎么處理。大家提出了兩個辦法,一是便宜點處理給職工,二是送給跑項目時接觸到的領導。但張首席說不行,因為如果給了這76臺冰箱出路,那么以后就會有760臺、7600臺。所以這些冰箱一定要砸毀。怎么砸?誰干壞的,誰就親手砸。據張首席回憶,雖然大家平時看著無所謂,但真要拿錘子砸毀自己親手生產的產品,內心還是很受沖擊的——很多人為此流下了眼淚。
就是這次“砸冰箱”事件,在社會上引起了很大轟動,給海爾做了一個重視產品質量的大廣告。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這個事件也給張首席帶來了意想不到的麻煩。冰箱砸完后,檢察院馬上找到了他:“你有什么權力把這些東西砸了?”按照當時400元就可以“抓進去”的標準,砸了76臺冰箱,你看得有多大罪名?據張首席回憶,這件事糾纏了很長時間,但最后是怎么了結的,張首席沒說。
之后的歷險,則和張首席倡導的名牌戰略有關。因為張首席重視創名牌不重視上產量,被市領導在全市大會上點名批評。事后,海爾的上級機構連夜開黨委會,要撤掉張首席。幸運的是,在討論讓誰接替時,實在找不出合適的人選,此事才不了了之。否則,是否有今天的海爾,就不得而知了。
張首席講述的歷險故事,除了上述兩件,還有一件是工業園已開工,銀行貸款卻不給了,后來靠上市才解了圍。其實,在張首席的講述中,這些都是寥寥數語,根本談不上什么故事,以至于完全被淹沒在海爾的各種成功故事中而少為人知。
春夜捧讀張首席的思考實錄,偶然得知張首席早年的歷險,自是不勝感慨:原來如此!世上哪有不遭難的英雄?只是有些境遇不愿輕易示人罷了。不過,和張首席后來的“弄險”(鍥而不舍的推行人單合一、零庫存等)相比,早年的三次歷險完全算不上什么,張首席的“弄險”才是真正的“歷險”,為了追求永生,不惜自我革命,頗有點以死賭生的味道。
不過,可喜的是,歷險十數載,張首席思有所得、做有所成,和很多企業家及企業相比,倒也應了“生于憂患,死于安樂”那句老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