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生在 1938 年間的武漢大空戰,是中國抗日戰爭史上乃至世界戰爭史上最著名的空中戰役之一,其中最有名的三次空戰分別發生在 2 月 18 日、4 月 29 日 和 5 月 31 日。
1937年8月13日,日本在上海打響了淞滬會戰第一槍。第二天,國民政府在《自衛抗戰聲明書》中聲明:"中國決不放棄領土的任何部份,遇有侵略,惟有實行天賦之自衛權以應之。"中國的全面抗戰由此開始。
盡管當時中國空軍的飛機性能和數量遠遠不敵日本,但年輕的中國空軍不怕犧牲、英勇頑強、技術高超、敢打敢拼,連續主動出擊,配合地面部隊沉重地打擊了日軍的囂張氣焰,極大提高了中國人民的抗日熱情,這就是著名的武漢空戰。
1937年12月南京失陷,國民政府遷都重慶,但在"九省通衢"的華中重鎮武漢仍有許多重要機關,所以武漢仍是日軍的轟炸重點。
當時駐防武漢、孝感地區的空軍有第3、4、5航空大隊和蘇聯志愿航空隊。在1937年8月國民政府與蘇聯簽定互不侵犯條約,同時援助國民政府性能較好的伊-15(包括伊-15-3、伊-15比斯)和伊-16戰斗機并派出志愿航空隊。在此之前國民政府空軍損失慘重,幾無戰斗力,第四大隊大隊長高志航也犧牲在日機的轟炸下。
折疊編輯本段
1938年2月18日12時許,日軍轟炸機12架在驅逐機26架掩護下進襲武漢。中國空軍駐漢口、孝感的第4驅逐機大隊所屬3個中隊,在大隊長李桂丹率領下先后起飛伊-15、伊-16型驅逐機29架迎擊。12時45分,第21中隊伊-16型驅逐機10架從漢口機場起飛,上升至2000米高度,在機場西北與日軍12架轟炸機、10余架驅逐機遭遇,經幾番空戰,日機向東逃逸。中國空軍飛行員奮勇追擊,擊落日機3架,擊傷2架。同時,第22、第23中隊亦與日機展開激戰,中華民國空軍擊落日軍飛機10架,擊傷2架。大隊長李桂丹等5人陣亡,損失飛機5架,傷5架。
1938年4月29日,日軍出動轟炸機、驅逐機共39架偷襲武漢。中國空軍對此預有防備,集中飛機67架,以伊-15型驅逐機編隊鉗制日驅逐機,伊-16型驅逐機集中打擊日轟炸機,經激烈奮戰,中國空軍擊落日機21架,被日機擊落12架,犧牲飛行員5人,其中陳懷民擊落1架日機后,在被敵包圍,飛機多處受傷情況下,仍向敵機猛沖過去,與敵同歸于盡。
在著名的"4·29"空戰中,還有一位年僅22歲的空軍英雄陳懷民。陳懷民就讀于常州無線電學校,1933年進入中央航校學習飛行,1937年9月19日在保衛南京的空戰中,擊落1架敵機,并負了傷,傷愈后又參加了臺兒莊戰役。在"4·29"空戰中,他駕駛著才從蘭州接收來的伊-152戰斗機,直插敵機群中,開戰5分鐘就擊落敵機1架。在遭到敵人5架96式艦載戰斗機圍攻時,陳懷民的座機中彈起火,他沉著地緊握操縱桿,扭轉機身猛烈撞向日本海軍第二航空隊高橋憲一的96式艦載機,高橋憲一當即機毀人亡。撞機后的陳懷民翻身出艙,因為降落傘被烈火燃燒,陳懷民從3000米高空墜落江中。被英雄壯舉所感動的百姓堅持在江中反復打撈,直到6月初,英雄的遺體才從淤泥中浮現。人們在烈士的飛行服里找到一塊懷表和留給母親家用的一枚大洋。
當年在武漢舉行二萬多人參加的追悼大會,于佑任題寫的挽聯是:"英風得天地,壯氣作山河。"中共中央代表周恩來、秦邦憲也敬獻了花圈,挽詞寫著:"捐軀報國"。朱德總司令和彭德懷副總司令的挽詞是:"精忠神勇"。
武漢如今還有一條陳懷民路,以紀念這位以身殉國的空軍英雄。
折疊狄曾益
1938年8月3日,早上9點左右,日本出動18架96式陸攻機,70多架戰斗機空襲漢口。駐漢口的中國空軍和蘇聯航空志愿隊的4個大隊派出52架戰斗機進行攔截(20架伊-152、13架伊-16-10、11架斗士、7架霍克Ⅲ、1架伊-15)。羅茨鼓風機武漢
1917年5月出生于溧陽的狄曾益,畢業于中央航校第六期,在這次"8·3"空戰中,在第26中隊的狄曾益隨隊長王漢勛起飛迎戰。這次入侵敵機數量之多,來勢之猛是前所未有的,因此中國空軍方出戰的第三大隊隊長吳汝鎏、第32中隊隊長朱家勛、第28中隊隊長陳瑞鈿、副隊長雷炎均、第26中隊隊長王漢勛和所有參戰的隊友們都是有著豐富空中作戰經驗的飛行員。
4000米高空氧氣已經十分稀薄,為了彌補高度劣勢,防止敵機俯沖攻擊,中國空軍不顧胸悶頭昏繼續向7000米高度爬升。敵機仗著數量上的優勢,以多架飛機圍攻我一架,但中國空軍復仇心切,戰友間配合密切,與敵人在高空展開廝殺拼搏。第28中隊隊長陳瑞鈿擊落一架敵機后,在自己飛機機翼張線被打斷多根的情況下,飛機的右翼猛撞一架敵機的尾部,致使這架敵機在漢口近郊墜落。第26中隊隊長王漢勛在擊落一架敵機后,返航時發現座機竟然中彈99發(后來王漢勛在1944年8月犧牲于芷江,其未婚妻鄭萍如就是電影《色戒》中女主人公原型)。
駕駛著伊-16的狄曾益在擊落一架敵機后,不幸被敵機擊落犧牲。在檢查飛機殘骸時發現狄曾益飛機的座艙周圍有60處彈痕,可見狄曾益犧牲得十分悲壯。
在南京王家灣舉行的航空烈士紀念館的奠基儀式上,在刻著狄曾益名字的紀念碑前,遇到了狄曾益烈士的后代。在講述七十年前的"8·3"空戰時,狄曾益烈士的后代拭著眼淚說:"我們不會忘記他的。"
日軍遭此慘敗后,又于1938年5月31日出動轟炸機18架、驅逐機36架再襲武漢。中國空軍和蘇聯空軍志愿隊英勇抗擊,再次粉碎了日軍空襲企圖。中國空軍在保衛武漢的空戰中,連戰皆捷,打擊了日軍的囂張氣焰,鼓舞了全國軍民的抗日斗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