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魚先養水,好水養好魚。只要水好,魚的質量就一定好!”8月21日,記者踏訪了我市部分大型水產養殖基地,幾位基地負責人均道出了相同的養魚經。
湖北武漢羅茨風機銷售維修中心電話18954110001,www.hlcbztab.cn
生物鏈套養 增產又增收
孫濟安是長江綠綠加州鱸魚養殖合作社的負責人,有360畝魚池,年銷售額七八百萬元,年利潤高達260萬元。其中鱸魚養殖150畝左右,是其主打產品。
他的矩形魚池一個緊挨著一個,記者漫步魚池邊,看到綠油油的水波在微風中徐徐向前,水池里沒有一絲雜草和漂浮物。他介紹:養魚先養水,只要水好,魚就少得病少用藥,自然就安全了。因此,養水是關鍵。
談起“獨創”的養水方法,孫濟安解釋:按照魚的天性養水。我主要養鱸魚,鱸魚是肉食性魚類,靠吃魚養殖。養鱸魚苗的同時在池子里套養一些鰱魚或草魚。如果魚塘的藻類多,就放養白鰱,這魚吃藻厲害。如果是螺絲多,就放養草魚。如果是浮游生物多,就放養花鰱。根據魚池的不同情況套養不同種類的魚來清潔水質。因為被套養的魚個頭比鱸魚大,不會被鱸魚吃掉。鱸魚豐收,這些魚也是一筆好財富。“當然,我這里還有20畝專門用來凈化水質的凈化池,把不適合養魚的富營養水排到那里。那20畝種的是蓮藕,需要的正是這樣的水,每年還能收一季蓮藕呢。”孫濟安得意地笑著:“凈化后的水再繼續用到養魚上。”
微孔羅茨風機增氧 進出水分家
來到李洪來的鱔魚池旁,撲入記者眼簾的是浮在水面上水馬齒莧,密密麻麻,嫩綠肥大的葉子緊團成簇,在魚池里迎風舞動。水馬齒莧下面就是養殖鱔魚的網箱。李洪來是梁子島水特產工貿有限公司負責人,他介紹,像這樣的鱔魚池有35個,每個魚池有390口網箱,每個網箱的投入是1500元,而產出是3000元,利潤十分可觀。
記者看到魚池周圍有許多根白色小塑料管伸入水里,細細一數竟有50多根。李洪來解釋:這是增氧管,一頭放在水里,一頭連接羅茨增氧機,
這種增氧機比起水車增氧機,增氧效果好多了,而且噪音很小,增氧范圍也要大很多。最特別的是,還能把沉淀在水底的一些有害物沖翻到水表面通過光合作用變成有益的物質,這對保養水質有非常好的效果。
采訪中,記者發現這里還有一個養水的“秘密”:進出水分家。那進出水是咋樣的?記者好奇地問。“我這里的進出水裝置,不用一度電。
我在每個鱔魚池邊挖了一個排水池,用管道連接魚池,只要一開閘門,通過水壓就能把底部的富營養水沖到排水池里。出水從下面排走,進水是通過過濾網從上面放進來,這樣上進下出的養水法子,能保證池水的氮、磷不超標。”李洪來解釋道。
立體混養 循環用水
湖北盛豐漁業有限公司有養魚湖面5260畝,其中大湖是4000多畝,以養殖四大家魚為主,其產品在2011年被認定為無公害農產品。
關于養水,盛豐漁業的紀總概括為,立體混養和循環用水。“水體可以分為上中下三層,每一層都養不同種類的魚,上層養花鰱、白鰱,中層養草魚,
下層養鯽魚、黃顙魚,這是利用每種魚不同的特性立體混養,這些不同的魚放在同一個湖里,可以將水里面的藻類、浮游生物吃干凈。這種混養減少了藥物的使用,對魚對水都很好,實現水養魚、魚養水的良性循環。”
關于循環用水,他進一步介紹:“進的水來自石口塘,水質達到國家二級標準,適宜養魚。出的水是放到專門的排水池,通過復雜的程序綜合治理讓水質適宜養殖魚類,然后再將水排放到湖里,實現循環用水滴水不漏。”
記者手記:
保證食品質量安全不是一個口號,而是一個綜合性長久性的浩大工程,涉及方方面面。具體到魚產品,就是在魚苗、防疫、養水等各方面抓實抓好。
通過這次踏訪,記者感受到,養殖戶們摒棄了“天養”的舊觀點,將生態養殖、科技養殖奉為養殖理念,想方設法地利用各種方式保養水質,以用心養水來實現大家放心吃魚的理念值得廣大水產養殖戶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