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家上市公司因存在嚴重環保問題而未按期整改,最近被環保部通報批評(名單附后,詳見本報26日報道)。消息剛見報,一些“上榜”企業和相關地方,不是埋頭整改,而是用盡渾身解數公關、叫屈。
公關、叫屈的理由聽上去冠冕堂皇:作為上市公司,環保水平高于普通企業,污染企業滿地都是,環保部不應先拿他們開刀;上市公司的企業形象直接影響股價波 動和投資者信心,在股市不景氣的時候,讓他們“示眾”,是否考慮欠妥?一些上市公司所在地的有關部門,也出面充當“說客”,以“歷史遺留問題”等為借口, 為企業喊冤。
借口掩蓋不了真相。被認為是行業翹楚而進入資本市場的一些企業,其環保行為卻是如此不堪——違反環評法未批先建、污水直 排、污染物超標排放,甚至長期拖欠排污費,大凡想得到的環境違法行為,在它們身上都找得到。被通報的公司中有不少曾經的“明星股”,可以說,這次通報讓股 民看到了它們丑陋的另一面。
回顧近年來頻發的環境事故,從沱江污染到松花江污染,從鉻渣災難到鉛塵肆虐,背后都有一些上市公司的身影。作為公眾企業,上市公司應該肩負著更大的社會責任,然而,一些上市公司不僅漠視這些社會責任,而且明目張膽地違反環保法律法規。
11家上市公司的環境問題當然是長期以來企業守法意識淡薄、社會責任缺失所致。但是,企業不當的環境行為長期存在,也不禁讓人生出許多疑問:未批先建為何最終都能“補票上車”,被拖欠的排污費為何不能追繳?
毋庸諱言,上市公司大多是地方財政的重要支柱。動了這樣的“搖錢樹”,損害的不僅是地方的錢袋子,還會影響官帽子。所以,雖然一些企業環境違法問題長期 存在,有的地方政府也是睜一只眼閉一只眼,有的甚至包庇縱容,成為這些企業的“護身符”。從這個角度講,企業環境問題的積重難返,責任也在于地方政府錯誤 發展觀念的誤導。
通報之后眾多“說客”的出現,從一個側面說明個別上市公司和地方相關部門,還沒有認識到自身問題的根源。而在這樣的態度下要求他們去整改,不由讓人擔心其效果。從這個意義上說,通報只是第一步,環保部門還應當緊盯不放,直至問題的真正解決。
我們期待,被通報的這些企業能夠早日整改完成,還當地百姓碧水藍天;也希望相關地方及部門能夠認真反省,按照法律要求強化監管,別再成為污染企業的保護傘。為什么要進行污水處理呢?我們每天的生活和生產中都會產生生活廢水、工業污水。這些污水在一直在侵蝕著我們的生活環境,危害著我們的身體健康,威脅我們的生活環境。我們提倡進行污水處理的目的主要就是在于讓大家能夠節約用水、提高水資源利用率,減少水污染物排放、保護水環境保護我們的生活環境。
那么如果一個公司、一個企業要做好自己的公司的工業污水處理和生活污水處理,需要具備哪些工業污水處理設備設施、需要怎么進行管理呢?
要介紹為什么要進行污水處理,首先就是要讓大家認識和意識到污水給我們帶來的危害,以及具有節約用水、減少水污染物的排放的責任心。進行工業污水處理和生活污水處理要有一套自己的污水治理設施方案,來實施和運行管理,我們要做到哪些工作:有一個規劃部負責新建、改建、擴建和技術改造工程項目中廢水治理方案的確定,確定建設生活污水處理設備和工業污水處理設備設施,建好之后委托設計單位進行設計,組織施工單位實施,項目完工的驗收工作。要有工業污水處理設備設施的日常運行管理人員,負責廢水排放的統計和監測工作,負責工業廢水、生活污水處理設施的固定資產管理,建立相關設備臺帳,定期考核廢水、污水處理設備的運轉狀況等等。水處理操作人員必須確保設施的安全、穩定運行,由人力資源部對操作人員進行技術培訓,提高操作技能,做到持證上崗。